在路上

上大学的时候就想读一读这本书,但是没有。不过看了电影,两男一女在路上疯狂的场面我记忆深刻。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并不是对目的地的热情,而是在路上的感觉。

这本书读到一半,说实话有点读不下去了,感觉有点流水账,没有剧情,就会觉得乏味,并不是说旅行在路上也会像这样慢慢变得乏味。旅行在路上是不断变化的,会让人不断期待的,是大量信息涌入的过程,而书就需要各凭想象了,慢慢的就会大脑感到疲劳。

这本书里用了很多挖,感觉怪怪的,但是原文是dig,那好像也没什么合适的词替代了。

最终还是完整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疯狂一点~

雍正王朝

从买回来到看完花了10天的时间,前面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然后同时还在看康熙王朝电视剧。

这本书看完,我对雍正的评价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兢兢业业。是的,模范皇帝,但是太累了,我看着都累。书上写雍正食不过二两,睡不过两个时辰,突然一想,我也不是这样吗?所以生活中我也很累,不知道怎么破局,可我操心的事情哪能跟雍正比啊?

后面打算看看清史演义,把清朝的事情串起来再看看。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和万历十五年

以前也曾经看过这个电视剧,但是静不下心来,看了不到一集就看不下去了。今年趁着在家带娃,晚上等娃睡着后,开始看,越看还越有味,不仅电视看完了,还买了书,书现在看了70%左右。并且因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又买了本万历十五年,前阵子也看完了。同时自己之前买的蔡东藩著的历史通俗演义之中的明史演义也准备翻翻看看。

说到万历十五年,其实大学的时候就翻了数十页,只不过那时候没有明代历史的基础和那个时代的背景知识,看起来云里雾里,所以转而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仍意犹未尽。

现在再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实就理解了那时候不管是张居正,申时行,甚至是万历皇帝的局限性和他自己本身的想做和不得已。这本书的体制还比较特别,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篇章,讲述了他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做所为以及所不得已。不过说真的,要真的看明白这本书,理解之,还是需要先去看看正经的明史甚至是演义,大概要了解背景才行。

再回到大明王朝1566,它其实也是演义,比如吕芳这个人物其实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是为了小说的戏剧和冲突性,加入了这个人物,否则就只有严党和清流之间的斗争,显得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加入吕芳,作为首席大太监,皇帝信任的人,即代表了皇权,皇帝的意志。三国演义好看也是因为三足鼎立,各有牵制,同理这样的大明王朝才更吸引人。吕芳这个人物本身就很睿智,甚至接近完美,历史上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物。

而真正的主人公,嘉靖和海瑞,其实之前我只知道嘉靖炼丹,痴迷道家,但是并不清楚嘉靖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皇帝,看了这本书和电视剧,似乎嘉靖已经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这就是历史和演义的区别,演义更加丰满,历史则有点生冷。海瑞也一样,除了他在官场上的硬钢,还有看到了他的家庭不幸,特别是他的妻子,但是作为这样一个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这样的情境也不难理解了。而海瑞在嘉靖死去大恸以至陨绝于地,其实是他俩都是精神的囚徒,且互相懂得。

唐朝诡实录之西行

另外最近还看了一部电视剧,唐朝诡实录之西行,也是挺好看的电视剧,当然仅仅是一部古代悬疑探案剧,和上面的历史剧是截然不同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起来也是别有风味。

其他

其实最近更多的是玩游戏,感觉就和抽烟一样,并不是想抽烟,而是为了排解心中情绪,游戏也是这样,并不是觉得游戏有多有意思,而是它打发时间,打发情绪,而且两者共同点都是能促进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感。

但是这样浪费时间是有点不应该了,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所以以后还是少玩为妙,除非有人喊开黑。

就这样了。

非理性繁荣

断断续续看了2个月

大部分感觉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不过还算是“卒或有所闻”🤣

image.png

杀死一只知更鸟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让我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感觉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感动,或悲伤,总之能让我忘记当下的生活,这也许是一种逃避,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解放。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要成为阿迪克斯这样的好爸爸,这本书告诉我们父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要坚守什么样的原则。

正义,尊严,尊重,教育,高贵。

坎坷之路,终抵星空~

image.png

小岛经济学

书中用大洋中的小岛的成长来举例说明经济社会的一步步发展,说实话,前面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契合的,因为比较简单,到后面的话就有点牵强了,所以越看越不想看。

书中大力吹捧奥地利经济学派,即自由经济主义,大力贬低凯恩斯主义。我倒是觉得没必要这么极端,所谓道,就是均衡,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哪个更适合就用哪个,没必要二元对立。

自由经济主义是挺好的,但是太慢了,等见效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是最大的弊端。人民能等得起吗。

不过吧,适合经济学启蒙,以后这本书给小孩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取舍,不能陷入极端。

image.png

免疫系统90天复原方案

最近这段时间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变应性咳嗽,睡眠早醒,白天疲惫,感觉到很累。咳嗽了一个月还没有好转,让我实在是有点焦心,而且这病是过敏性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可能出了问题。再加上睡眠问题,再回想了这几年的生活,我感觉是不是首先是因为睡眠不行,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所以导致了白天疲惫,累,以至于的上了过敏性疾病?

鉴于这些,我在网上就搜索如何提升免疫系统,找到了这本书,不到一个星期吧,看完了这本书。整体上是不错的,特别是有些观点让我对免疫系统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书中提到,临床医学有个很大的问题,在指标都正常但是人就是不舒服的时候,它无可奈何,只能等到你真正出现疾病的时候它才能治疗,但是这时候就为时过晚了。而预防医学和功能医学则相反,是通过调养的方式来构建一个更强大的身体来避免出现疾病。说实话,这有点像中医,养生了,也许殊途同归吧。

还有谈到转基因食物的时候,我以前一直以为转基因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不是都消化成氨基酸了嘛,怎么还可能有问题。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不一定能消化完全,有可能人的消化系统有问题,导致蛋白质没有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而且同时伴有肠漏症,那么蛋白质就可能进入到血液里引起免疫反应,而有的蛋白质可能与人体组织蛋白结构相似,这时候就会引起分子拟态反应,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影响免疫系统的四个事情

书中主要阐述了四个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事情:

  • 食物
  • 压力
  • 消化系统
  • 肝脏

这几个部分我想可能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压力了,食物吧我没对啥食物过敏过,消化系统也非常好,每天早上都会排便,没有出现过腹泻,腹胀气之类的事情,肝脏的话看了书中的一些评估表格,应该是没有重金属暴露史,所以也应该没有问题。

压力

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引发肾上腺分泌皮质醇,皮质醇水平不断升高,可能损害免疫系统并阻碍其修复。慢性压力还会导致肾上腺疲劳,肾上腺因此无法分泌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激素,如肾上腺素,脱氢表雄酮和睾酮。常见表现有:

  • 毫无缘由的感到疲乏
  • 睡一整夜之后第二天还困乏
  • 下午4-6点精力充沛
  • 心中负担感很重
  • 特别想吃过甜或者过咸的食物
  • 血压低
  • 血糖低
  • 易怒

按照书中的自测评估表,我的当前压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和严重水平的临界点,自我照顾情况处于不够好和很差的临界点,肾上腺疲劳程度处于极度疲劳。

按照书中所说的有以下的治疗方案:

  1. 管理生活压力
  2. 从各个方面改善自我照顾情况
  3. 治疗肾上腺疲劳

管理生活压力大概有以下方式:自行改变压力环境(比如我的辞职,其他的比如培养新兴趣),各种类型的冥想,参加一下静修课,瑜伽课或者太极课,按摩,针灸等让自己放松

改善自我照顾情况,主要集中在睡眠,包括睡前调整,和补充剂。调整饮食,无压力进食。运动等。

治疗肾上腺疲劳,食疗,控制血糖波动,减少白面粉,白糖的摄入量,B族维生素。服用补充剂。去医院。

大概就是这样,我现在做的事情第一个改变压力环境,然后是想办法提升睡眠质量,最后控制饮食。

其他三个因素

也不能说其他三个因素不重要,现在就开始重视起来,预防比治病要好多了。

所以如何控制饮食,防止出现过敏情况,如何保养消化道,如何避免重金属污染,都是值得一读,并且付诸行动的。

虽然说不可能完全避免麸质(小麦)的摄入,但是我们可以降低麸质,动物奶,玉米和大豆等这些容易导致免疫系统问题的食物摄入。完全避免精制糖的摄入等等。

总结

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而且值得反复的读,并且按照书中的建议来付诸行动。

2023.4.19更新

休息了快3个月,身体已经恢复了大半:过敏性咳嗽没有用药却几乎痊愈,21年的时候可是连续用药半年也才将将好。情绪压力->睡眠障碍->免疫力紊乱->过敏->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已被打破,控制了压力和过敏,睡眠从之前稀碎慢慢拼成了大块,走向了良性循环,白天的精力也变得充沛起来了。

去医院过敏给开的激素,抗过敏药,几乎没有作用;睡眠障碍给开的抗抑郁药,太上头了,两天时间都昏昏沉沉的,听说有严重的副作用和戒断反应,吃了一次不敢吃了。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行啊,还是得自己做自己的主治医生。

感谢这本书让我有了方向,调控压力,修复消化道,控制饮食。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诚不欺我也。

清醒地活

  • 2022.11.17 日

真正的个人成长应该超越你自身存在问题且需要保护的那部分。

一个人内心的成长完全取决于他能否认识到,获得平静和满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考虑自己。

必须要打破一种思维习惯,即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重新安排外部事物,要永久性的解决你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你的内心,让似乎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那一部分的你得到解脱。

  • 2023.2.7 日更新

看了第二部分 体验能量,感触良多

的确,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封闭内心的人,记得小时候如果我觉得不高兴,不开心,我就会把自己锁到一个房间里,关闭门窗,任谁来叫我都不开门,我就呆在这个房子里,一呆好几个小时。

到了后来上班,当有人走到我跟前,我就神经紧张,这也是封闭内心的表现。

所以我非常疲惫,非常累,就是因为我把能量都用来保护自己了。

书中写道,如果你一味的保护自己,你将永远不会自由。

如果你关闭了自己,你就会把这个恐惧而没有安全感的你锁在自己的心里。这样做,你将永远不会自由。

  • 2023.2.9 日更新

最开始是在去年11月开始读这本书的,但是中途断了,这次辞职在家就开始读书,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受益匪浅。

而且这本书里阐述的观点和我以前看到有些东西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之前的文章:人生的松弛感

这篇文章就是说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松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就和书中的所说要做一个观察者,让思想能量从内心流过,而不是阻碍它,要放手一个意思。

这本书最后一章还提到了道德经,这让我感到惊喜,果然智慧都是互通的。我爸现在就在研究这些,没事还会跟我聊一聊道德经,有时间我也得去读一读。

清醒地活:放手,让一切经过你,不管是想法还是情绪。以高度觉知为基础,不做抵抗,开放内心,常常放手,以此走上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围城

花了大概一个多星期,读完了围城这本书。

其实在我看来,围城只不过是人的天生逃避罢了,遇到问题就会觉得之前的境况能好一点,其实只要有想逃避的念头,哪里都是围城。

书中有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以前我用kindle尝试读过一次,但是没读下去,主要是一开始的内容有点乏味。不过这次反倒觉得越读越有意思,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是我觉得里面任意一个人物的生活都比我的生活有意思,我有点浸入的感觉了。。就好像进入了别人的世界,忘记了自己现在枯燥的生活。

另外我感觉我有点像方鸿渐,啥事糊里糊涂没有主见,生活呢也是一塌糊涂,混沌度日,然后自尊心还强。。

有人说,每个人都能从《围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他就是我在本书中找到的影子。

我在伊朗长大

这几天疫情又开始蔓延了,所以还是尽量宅在家里吧,宅在家里能做的就是看书,看电视,打游戏,偶尔健个身,虽然看着无聊,但是能看书,看电视,能去了解别人的世界,就已经非常有趣了。

今天又看完了一本书——《我在伊朗长大》,这是一本漫画书,讲的是作者从10岁到24岁,即1980年至1994年间的生活记录。这期间,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后与邻国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大量戴着天堂钥匙的年轻男孩被送到战场上。作者在1984年14岁时离开伊朗求学奥地利,此时两伊战争正酣。1988年作者回到伊朗,在一度消沉之后,通过国家考试进入大学,1994年毕业后再次离开伊朗。本书虽是作者十四年间的个人成长史或者说是私人生活小史,但透过一个儿童、以及一个离开祖国四年后又重回伊朗并在那里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年轻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伊朗,对于了解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国家还是别有一番启示。

伊朗跟朝鲜一样都是一个让人觉得神秘的国家,而伊朗比朝鲜更多的有一种恐怖主义的印象,人们一提起那个波斯古国,真的就是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宗教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人们的利用方式。看这本书让人感觉到是当局一小部分人而非普通民众有这种狂热,想通过这些方式来控制民众,但是这只属于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仍然有一大批为了捍卫自由的斗士,以及受到迫害的普通伊朗民众。 看完这本书,对伊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摘录一些觉得有意思的语句:

只有当灾难还能承受的时候我们才会自怨自艾,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忍受无法忍受的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一笑置之。

我的爸爸他们在哪里?为什么他们不能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 其实我没有什么可哭的。 我只是挽回了自己的尊严。 一年里我第一次感到自豪。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意思,如果我自己不能感到内心的平静,我就永远平静不下来。

人必须教育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你有责任把它过得精彩。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斯通纳

这段时间读完了一本书——《斯通纳》,这本书是之前看完《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后,在豆瓣上看书评时候发现的。感谢豆瓣,一个让你能发现更多有意思东西的地方,很多书电影都是在通过豆瓣发现的。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这本书看完后让人有一种力量,一种可以直面惨淡人生的力量,有时候读着读着,就放佛自己就是主人公麦夫鲁特,自己在经历那些生活的坎坷,但是从不放弃。“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爱拉伊哈”——麦夫鲁特和拉伊哈的爱情,婚姻也让人觉得感动,幸运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也有最爱的人。

我喜欢阅读,是因为从中你可以汲取力量,从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感受到别人的世界,感受到那些平凡的伟大,给人前进的动力。

《斯通纳》就是这样一本书,走到斯通纳的世界里,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且不如意,但是你会感受到斯通纳的坚持,他在平凡里的坚持。

斯通纳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的确,这就是平凡的生活,但是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平凡可能又失意的生活时的力量。

你还期望什么呢?

P.S. 这本书的翻译有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