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计划和目标

工作之后我都不会写什么计划和目标的,因为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每天都很疲惫,周末和假期时间很短,还没休息就又要投入紧张压力的工作中了。谈计划和目标都是徒劳,空谈。

而2月1日正式辞职了,现在我有大把的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就值得好好计划一番。

其实我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充满探索欲望的人,但是这几年的工作确实让我有点抑郁了,那些有意思的事情真的是没有精力去做,时常感到没有动力,让我错以为我是对世界没有兴趣的人。从2月1日到今天短短几天,我就恢复过来了,我才发现我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要看的书那么多,真是令人兴奋。

而且这几天我感受到身体正在恢复,咳嗽没那么严重了,睡眠也在变好,当然了可能有心理因素在内,也可能是药物因素,反正不管了,变好就行了!

人确实需要在持续奔跑的路上,稍微停下来,休息休息,放松一下自己,人生是一个马拉松,又不是短跑比赛,着急什么!停下来好好思考下,好好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探寻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好了,废话不多说,关于2023年我是这么计划的:

身体方面

  • 控制饮食,比如麸质,动物奶,玉米,大豆,精制糖,有害脂肪,减少其摄入
  • 学习冥想,释放压力
  • 坚持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减肥5-10kg
  • 坚持规律作息,电子设备拒绝带入卧室

想读的书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
  •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百科
  • 怀孕圣经
  • 非理性繁荣
  • 清醒地活
  • 超越感觉 批判性思考指南
  • 西游记(最近看再说西游,看到了西游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希望读一下原著)

4.16 更新

  • 被讨厌的勇气
  • 当下的力量
  • 焦虑症的自救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自卑与超越
  • 梦的解析
  • 乌合之众

经济方面

  • 股票账户严格执行既定交易系统,跟踪FIRE策略(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看天吃饭)
  • 持续记账,控制支出,掌握经济情况
  • 探索稳定现金流的方式?
  • 学习更多经济学,投资等金融学的知识

当前经济状况

2月份正式辞职后,那么收入就得靠FIRE基金了。所谓FIRE就是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收支达到平衡,而且收入>=支出才行。

从22年11月份转入使用beancount之后,到现在也有3个月的数据了。这三个月总支出为1.7W,平均下来一个月6K就是我们家的支出,再叠加上一个月3.5K的房贷支出,差不多1月要花掉1W元。

image.png

对于FIRE基金来说,希望今年股市行情能好一点,不仅可以覆盖所有开销,还能让市值增长起来。

2023年1月FIRE基金收入是1.2W,差不多刚好覆盖支出。

当然了,股市的收益是不稳定的,这样给人有一种不确定感,所以如果要稳定的FIRE,除了股市的收益,还需要增加稳定的收益才行。

构建一个稳定的FIRE体系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需要积累本金,探索建立持久稳定收入的方式,然后达到收支平衡,最后就可以FIRE了。

目前我处的状态只能说是初级FIRE,甚至还不到初级,所以经济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对于现在来说FIRE基金是一个可靠的方式,但是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所以这方面还会继续探索,看有没有更稳定的获得现金流的方式。

也就是稳定的现金流保证基本生活,FIRE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股权投资负责更进一步。

未完待续。。。

我辞职了

昨天去公司正式确定了辞职这件事,但是公司还挺好的,给我了停薪留职的机会,6-9个月的时间,如果还不想工作的话,那就办离职手续,正式离职。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选择不读博士的时候,也是先申请了半年的休学,去外面工作了半年,休学期满后,我又回去读博了,但是没过1个月,我就呆不下去了,所以就正式退学了。

辞职原因

关于辞职这件事情,我是做了不少准备的,无论从经济上,心理上。但是最直接导致下定辞职决心的还是最近的身体状况,咳嗽+失眠+整日的疲惫,以及没有精神和动力。

整日疲惫在2018年,也就是刚入职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出现了,一直到现在,每天都很累是我的常态。最近在看《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这本书,里面提到压力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疲劳,从而导致对应的皮质醇激素分泌异常,分泌减少之后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杀手T细胞过分活跃,从而导致免疫问题。而肾上腺疲劳也会导致整个人很累。

而我的睡眠早醒问题,估计也是因为压力导致的,因为在2018年之前应该是没有遇到过的。

那么问题来了,工作上有什么压力呢?

关于工作

现在我就职的这家公司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三家公司,但是是我第一家正经上班的公司。

第一家是一家主要业务在美国的远程工作,所以你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曾经有段时间,我还会去咖啡馆工作,主要就是为了体验。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主要压力来源于自己太菜了,所以要想办法提高自己;另外一个压力来源就是你得时刻盯着手机,以防别人找你,毕竟远程工作。

第二家是一家刚刚创业的小公司,公司是在居民楼里租了一户,两室一厅吧。小公司嘛,各项都很随意,而且我们西安的主要就是技术人员,也没有人管,而我呢,找了一个房子自己独自呆着,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读书学习。

而现在这家公司就是我第一家正经上班的公司,早10晚7,坐班,正经办公室,正经(技术良好,操作规范)的同事。所以呢,从一开始,我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首先就是我要确保不能被开掉,因为我不够自信,我觉得自己太菜了,所以入职之后,我很用功,当然表现也不错,提前转正。

虽然如此,我仍然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工作上依旧很努力,很用心,所以这些方面就消耗了很多心力。当然了,工作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当我完成任务后,没有新任务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干嘛了,这时候我反而觉得压力比有工作任务的时候更大。因为我想看点别的,划水摸鱼,那我还得抽出精力查看我周围是否有人来,这样就会让我非常累,甚至比工作时候还累。

就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仅仅半年之后,我就在文章写道整个人非常累,非常疲惫,就像一滩烂泥一样。所以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状态持续5年之后,身体会是什么样子。

改变?

在我自己网站的记载中,19年的时候,也就是工作一年后,我就考虑换工作了,想换一份远程工作,因为我觉得远程工作更自由,想干啥就干啥,而我又是一个很自律,效率比较高的人,这样高效完成工作之后,剩下的时间想干嘛就干嘛,学习提高,划水摸鱼都不在话下,心理压力自然小很多,这种心理压力其实就是内耗,无谓的内耗——消耗自己。

但是我没有勇气辞职,第一我觉得自己水平依然太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远程工作。第二,当下就职的这家公司其实也蛮好的,主要的问题还是我的心理问题,我的自卑心理。

所以一直拖,从计划的19年年后,到20年年后,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19年年底的新冠,直接就实现了我的远程工作愿望。

远程工作能否拯救我?

答案是没有太大的用处,我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远程工作并不是救命神药,因为远程工作之后还会有新的内耗产生,就是我需要时刻带着手机,时刻操心着是不是有人来找我,我要及时回复。

第二,我升职了,我需要带项目组,不仅要操心自己的代码产出,还要操心别人的代码产出以及负责公司的后端招聘,而我又是一个社恐,这些工作内容都在加剧我内心的心理内耗。每次要面试前的几天,我都觉得很难受。

所以呢,远程办公的方式只能说缓解了之前的在办公室没事干时候的内耗,但是又有新的内耗产生。

要小孩

2022年我跟媳妇决定要小孩了,其实之前想过,但一直没有要,原因是要小孩之后担心没有人照顾。我的原生家庭对我心理上造成了不少的伤害,当然了我父母是爱我的,这没办法,我只能接受,也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而且直到现在,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神经紧张,还时常让我做噩梦,回到老家也是战战兢兢,神经紧张的。

这样的状态,我肯定是不可能让我父母来帮忙带小孩的,如果来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我的精神就崩溃掉了。

但是2022年为啥决定要了呢,第一个就是现在不要就来不及了,我跟媳妇都快30岁了。第二个是我开发了一套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有底气了,哪怕我辞职当全职奶爸,也能够有经济收入。

这就是第一次有了辞职的念头,说白了不敢辞职就是因为那碎银几两。

辞职的直接原因

敢辞职了,即使有可以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但是我也没想过立马就辞职,首先毕竟工作收入还是挺高的而且稳定,其次是交易本金还是不够,即使最佳情况的投资收入也比不上工作收入。所以最开始的打算是最早也是到媳妇休完产假后再辞职。

但是22年12月国家突然放开了防疫政策,导致了一波感染高峰,我家也没躲过。感染之后,发热,鼻塞头晕,这些症状4天左右就都消失了,而咳嗽,身体虚弱这些症状一直都在,失眠早醒这些症状比之前更加严重。到了最近,咳嗽加重,身体疲惫累,晚上睡不着早醒三四次,白天的时候沉重的心脏跳动声。

而我要做的事情一点没少,工作,照顾媳妇。照顾人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负责一日三餐,就真的挺累,买菜(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要想好),做饭(备菜很花时间,也挺累),洗碗。最关键的是,孕妇,你并不能随随便便做个饭搞一搞就可以的,搭配合理,营养丰富,那就得花更多的心思。

所以啊,身体生病,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有点让我透不过气来,所以我就想这也许就是个不可能三角,我不可能在照顾好自己身体的同时,还能做好工作,并且能把媳妇照顾好。

那我觉得现在这个时候,是该做决定了,否则三者都做不好。

于是,我选择辞职了。

辞职感觉如何

今天是辞职后的第一天,要问什么感觉,最大的感觉就是头脑轻松了!

工作的软件卸载了,工作群全部屏蔽了,也不用再想工作的事情了,不用再担心做饭的时候有人找我了,真的就是脑子放空了。一个字:爽!

记一下今天的流水账:

起来买菜,盒马上有1000元的礼品卡,所以在盒马上买了不少肉,买了一袋虾。

早餐,做了煎鸡蛋,豆浆,加上之前买的切片面包。

早餐吃完之后,开始第一次做吐司面包。

午餐,做了芥末大虾,炒莲藕,米饭。

吃完饭,在等吐司发酵的时候,睡了一觉,平时根本没有时间睡午觉,上班的时候坐在椅子上睡不着,在家的时候基本上吃完饭洗完碗,就快下午上班了。

起床,把吐司送到烤箱里烘烤,30分钟后,就烤好了,还是有那个味道的。😃

image.png

然后和媳妇下楼散步,由于风太大,没散成,去门口菜店买了些蔬菜就回家了。

回家之后,泡茶,边喝茶边看电视,最近在看B站上的一个up主的《再读西游》,还蛮有意思的,推荐看看

然后开始准备晚饭,玉米糁,白菜炒香菇,还放了几个鹌鹑蛋。

虽然今天一天都基本上是在厨房,但是真的,脑子是放松的,这样的感觉真好。

睡眠问题寻踪

我现在怀疑身体上的诸多问题都是源自睡眠问题,而不是说睡眠问题最开始是来源自身体问题,因为身体每年都在体检,而且也没有什么不适,我觉得睡眠问题最开始的来源应该是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所以找到最开始出现睡眠问题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点。

关于睡眠,现在的状态就是入睡没啥问题,肯定能睡着,但是中途会醒来,最开始的时候大概率是在晚上3点钟,晚上只醒一次。但是现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一晚上醒来两三次,而且每次醒来后入睡非常困难。

2020,2021,2022年

这三年因为离的比较近,所以记得比较清楚,这时候已经有明确的,经常性甚至每天的早醒了,集中在3点钟。

2022年感染新冠后,早醒次数甚至到2-3次,每次醒来后更加难以入睡。

2019年

19年12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记载了我 “昨晚3点醒来,好久一段时间却没有睡着,脑子里在回忆以前的种种”

确实后面大部分早醒都是集中在3点钟,据说人的睡眠周期是1.5小时,我那时候一般是22~23点睡觉吧,按这个推算,我大概是22:30入睡,22点上床。

嗯,差不多,因为我跟我媳妇聊过,我俩的睡觉时间算是挺早的了。

所以19年的时候应该已经开始睡眠出现问题了,再看看是否有更多的证据。

《我是怎么锻炼我的腰的》这篇文章中写道:“这样一直持续到了2019年6月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那看来19年主要是在自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我记得当时每天下午下班之后都会做一些康复运动。这篇文章是19年10月写的。

在旅行游记《关山草原》里面写道:“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雾气还未散去,一股朦胧美袭来”,那时候是搭帐篷,厕所离的老远,我肯定没有半夜醒来,要不然就得上厕所去了,不过那天晚上睡觉都1点钟了,而且是在外面,可能不太有说服力。这时候是19年7月。

在《杂谈一》里面写道:“目前的状态就是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磨洋工,等待下班,下班之后也没法继续学习,因为身体疲惫,进而引发了恶性循环。”,这时候我工作上已经出现问题了,每天在办公室都很疲惫,腰不舒服,眼睛不舒服,脑子也不舒服,下班回家还非常疲惫。当时已经在计划远程工作去一个小镇生活了。这时候是19年5月。

19年的时候因为媳妇对工作也不甚满意,我也觉得相当疲惫,所以产生了我找一个远程工作,然后到小镇上生活,称为小镇计划。本来打算2020年年后就找远程工作的,没想到一场疫情,让这个事情拖了3年,甚至我已经忘了。

所以说明,那时候其实身体已经亚健康,甚至已经出问题了。

在旅行游记《汉中油菜花》里面写道:“早上5点半起床,老婆平时都是赖床的,这天早上貌似有点激动比我起的还早,闹钟还没响就起来了🤣。” 那说明我当时能睡到闹钟响?不过我印象里我那时候也挺激动的,其实我只是装睡,实际上没睡着,等闹钟响呢。这时候是19年4月。

2018年

18年7月10日我在在v2ex发表的一篇帖子,我说:“非一线城市程序员,965,但是感觉每天上完班身体都被掏空了,眼睛疲劳,腰疲劳,脑子疲劳,感觉就想像一滩烂泥一样躺在床上,不是工作压力,而是坐在那里就累。。。” 那看来工作出现问题的时间还能再往前推,我是17年12月入职的,那是因为公司整体给我带来的压力太大?

对我想起来了,当时还是和媳妇约会,每天晚上下班后我都特别累,就想回家睡觉,但是那时候睡觉肯定太早了,而且也睡不着,所以就回家打游戏,媳妇还因为这跟我吵过架。

另外18年刚入职的时候有一些有挑战的任务,我回家之后晚上还在研究,说明当时精力还算充沛?

18年当时还有一个朋友和我一起合租,据他现在所说,当时有起夜,但是只是偶尔。

那说明睡眠障碍这个问题也许就是从18年开始的。

18年下半年的时候当时主要的问题在于腰的问题,当时开车哪怕10分钟,腰右侧也会有酸疼,直到9月底拖了一次地,直接就瘫到那里了,整个18年国庆就是在恢复腰。

2017年

17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记得下班和白肖拥一起骑车回家,晚上我们还在外面撸串。而且当时租的房子两个卧室只有一个卫生间,离每个房子都比较远,我想当时应该没有半夜醒来的情况。周末早晨我都是定的闹钟七八点起床,然后去学习看书的,以这种精力要是晚上睡眠不好,那肯定坚持不下来的。不过还是得找一下证据?

对,印象中还有过迟到的情景,当时因为坐公交车早上太挤,而且有时候还坐不上,所以我当时是骑自行车上班,按理说通勤时间都是固定的,但是我还是有时候会迟到,说明就是起来迟了。那时候还需要定闹钟,说明睡眠还行。

当时上班,开早会的时候,我就在门外等着,不让他们看到我迟到。。当时上班比较轻松,我基本都是在看书学习,中午还能在床上睡一觉,那时候压力应该很小。

2016年

我在想最开始肯定是没有出现中途醒来睡不着的情况的,比如16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有印象的一次是从下午四五点睡到了第二天早上九十点,这一觉差不多20个小时。

16年的文章里还写道:“手机绝对不能带上床,闹钟的话手机放在下面闹钟响了就下床,不要睡懒觉。”,那时候还在学校住,上床下桌,那时候还针对睡懒觉做了要求,哈哈哈,这时是16年1月。

2015年

翻以前的文章,其中写道:“今天早上去上课又睡过头了,最近是疲惫还是怎么滴,反正闹钟响了以后,又给睡着了。”,这时候是15年9月14日,读研究生期间。看来以前我也是需要定闹钟的呀。

而且15年的文章里没有“醒”这个关键词,说明那时候没有出现过半夜醒来的情况,否则肯定会记下来。

家庭压力?

我想应该不是家庭压力导致的,要说瞬时压力大小,我想莫过于2015年末-2016年了,那时候要博士退学,我记得跟家里吵了很多架,而且自己也想了很多,但是我还是能保证精力和时间来学习编程,努力转行。而且家庭压力不是说突然来的,从我记事起,它一直存在,我小时候甚至想过自杀。

所以家庭压力应该不是关键因素,否则我在2016,2017年就应该已经开始失眠了。

而在工作的这段时间,带来的是持续压力,每天都会有的,所以每天都很累。

家庭压力其实只是在面对家庭的时候才会有,包括退学也是一样,虽然持续时间挺长的,但是做决定和面对只是那几天的事情,甚至就是那一天和导师坦白的时候,只要说出来了,就没有那么多压力了。

猜想

压力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紊乱,比如肾上腺疲劳,这是我每天都很疲劳的原因。

压力导致的睡眠问题进而导致免疫力紊乱,也许这就是我2021年咳嗽半年,而且一直没有痊愈,2022年12月感染新冠后再次复发。说的是身体处于高敏状态,其实就是免疫力紊乱了。

而激素和免疫力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看来破局就在工作这件事情上了。

牛市来了?

最近这段时间,股市特别是沪深300,上证50这些白马股比较多的指数,已经上涨了很多了,俨然一股牛市的气氛。而且创业板指数在2023年开年第一个月就上涨了快10%,叠加港股的连续逼空上涨,真的让人们有点心潮澎湃了。

不过我自己的FIRE基金却没有跟上涨幅,11月,12月表现平平无奇,上涨不到1%,1月份表现稍好,但也是跑输指数。

这对于我这个策略来说,非常正常,因为策略的超额收益并不是来源于牛市,而是来源于熊市。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买的就是这些指数,所以在牛市连续上涨的时候,大概率是跑输大盘,跑输指数的。而超额收益来源于熊市的原因是在熊市下跌的时候,我能保持少跌甚至不跌。这样假以时日,肯定是可以实现最小回撤,稳定复利的目标的。

image.png

上图是从8月到现在的收益曲线对比图,可以看到实盘和策略表现出现差异就是在9月份和10月份的时候,这两个月没办法,打野把人打残了,总之是没有完全按照策略来走。而11月,12月又没有收益,所以实盘整体上是跑输策略,跑输大盘的。

嗯,确实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存在所谓的投资圣杯,只能说是在战斗中不断打磨。从也许能成,到基本能成,再到稳定能成。这一过程都是需要去经历,去不断总结的。

春节假期快过完了,股市也即将开盘,我又加仓了40%的仓位,因为我相信现在已经进入了稳定能成的阶段,获取收益已经是手到擒来。

春节后,将会每日更新净值,每季度出报告来总结,来思考是否有提升和改变的地方。

Go! For FIRE Life!

节假日策略

其实一直很疑惑,有的节假日只有三天,也没有调休,也就是比正常周末多了一天,但是处理上还就是跟周末不太一样,不知道什么原因。

目前策略执行上,遇到节假日就清仓,到节假日结束后再决策上车,其实就相当于节假日将之前的所有状态推倒重来。

节前节后均有买入信号

在积累了快2年的数据后,发现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时候标的会在节假日前一天发买入信号,这就和节假日策略冲突了,按节假日策略这一天是要卖出的,所以就忽略了这一天的买入信号。

到了节假日结束的第一天交易日,按照策略也发了买入信号。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之后几天跌的概率更大一些,执行这样的买入信号,大概率是要亏损的,止盈也没法做。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忽略节假日前一天的买入信号,它跟节假日后的表现是有联系的,节假日策略简单的推倒重来可能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对策略做一个简单的修复:如果节假日前一天出现买入信号,那么忽略节假日后第一个交易日的买入信号

回测如下,蓝色是修复前的曲线,黄色是修复后的曲线

image.png

可以看到在仅有的数据里,这个修复还是奏效的,可以避免回撤。

虽然数据不多,但是至少没有起副作用,我觉得这个修复可以应用到目前正在运行的策略之中。

很巧的是,今天光伏ETF发了买入信号,那让我们拭目以待假期后光伏ETF的表现吧。

执行节前一天的买入信号?

那如果是我们执行了节假日前这一天的买入信号呢?

回测如下,蓝色是修复前的曲线,黄色是修复后的曲线

image.png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可以抑制节前节后一天都有买入信号的这种情况带来的回撤。这也是很显然的,因为节前一天有买入信号,节后一天也有买入信号,那肯定是节前一天买入更好,然后节后一天止盈卖出,没毛病。

第二,在其他标的上,明显可以看出修改后的收益曲线落后修改前的收益曲线。这种情况是因为节前一天有买入信号,但是一般经过一个假期,基本上都是要推倒重来的,所以节后表现可能不太行,也没法做止盈,导致亏损。

所以呢,这个改动不会加入现有策略。

假期长短有没有影响?

继续做修改,如果假期长度大于3天,那么就忽略节前一天的这个买入信号(也就是3天假期,节前买入信号可以执行),回测如下

image.png

如果假期长度大于4天,忽略节前一天的买入信号(也就是如果假期长度为4天就会导致节前的买入信号是个假信号,容易造成回撤),回测如下:

image.png

可以看到,如果假期是3天,节前一天有买入信号,执行的话也没啥问题。可以抑制节前节后一天都有买入信号的这种情况带来的回撤,而且也不会影响其他标的,不会出现第二种情况修改导致的回撤。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假期长短是有影响的,也许3天的假期约等于周末,这样的节前一天买入信号是可以执行的。

另外相应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假期大于3天,那么节后一天的买入信号就可以执行。

总结

上面的结论怎么说呢,其实不是特别可靠,毕竟数据太少,但是由此我们可以隐约的感受到节假日和股市的一些关系。

具体如果要执行到现有策略的话,激进的可以采取假期小于等于3天,那么节前一天的买入信号可以执行。保守的话就是,假期小于等于3天,那么节后一天的买入信号直接忽略。

搬去一个温暖的地方

小时候最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玩雪

冬天显的很静谧

窝在家里烤火,烤包子

睡热炕,把被子一裹

真的很幸福

现在真的很不喜欢冬天

雾霾严重,干燥的冷空气

对我的呼吸道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2021年的过敏性咳嗽,咳了半年

最后查出来说可能对冷空气过敏

医生说无法根治,只能自己注意

从此之后,即使不咳嗽,胸口也会隐约不舒服

就算夏日的下雨天,也会觉得快要复发

更何况冬日

今年冬天,我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

特别是新冠之后,出去一趟

又冷又热

冷的是呼吸道

热的是身体出汗

真的很不舒服

所以,我想搬去一个温暖一点的地方

海口,昆明,珠海

这三个地方是我的备选

有机会去那里走走

看看是不是适合我

向往的生活

现在是越来越厌烦城市的生活了,疲惫,无趣,感觉就是为了那点生计而不断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但其实什么也没得到,有点浑浑噩噩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自己慢慢远离自己内心的感觉,两者都在一片荒漠中越走越远,所以,身心疲惫。

向往的生活,就是寻一处农家小院

种花种草种些蔬菜,

读诗读史读遍人间,

在一片宁静中探寻自己的内心,探寻宇宙的浩瀚

我不想说等到我FIRE之后,我就去实现这个心愿,真的很无力

但是我也很羡慕那些现在已经实现了的人儿

2023年,新的一年,我希望有所改变

至少可以踏出去一步,

让一直疲惫的身心有所缓解

让一直紧绷的神经松一松

让自己长舒一口气先~

P.S.

最近的一部剧,去有风的地方,正是我向往的。

感染新冠两个星期后

感染新冠病毒后

第二天基本上就退烧了

第五天基本上鼻塞,咽痛,打喷嚏这些症状基本就消失

但是咳嗽真的是,到现在已经1个星期了

仍然是没有缓解,而且晚上睡觉的时候反而加重

2021年年初开始咳嗽,咳了半年,最后查出来是变应性咳嗽,也就是过敏性咳嗽,对冷空气过敏

所以现在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新冠咳嗽,还是因为新冠导致的变应性咳嗽

咳嗽真的是有点影响生活体验了

另外新冠对我来说还有一些后遗症

比如容易困,以前也容易疲惫,但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困

嗜睡,一天睡差不多12个小时

然后还没有精力,做什么也集中不了精神

刚才打开一本书,打开看了几句就觉得头晕,想睡觉

也不想打游戏,总之就是觉得疲惫

以前也热衷于搞年度总结,来年展望

现在我没啥想总结的,对于2023年,我只想说活着

唉~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

回老家呆了一个星期,前天灰溜溜的回来了,每次剧本都是一样,最终都是我妈开始发飙,然后大吵一架,然后我离开老家回西安。

这次当然略有不同,还不等最终大吵一架,就在我妈开始发飙的时候,我就已经准备好走了。至于她为什么发飙,我不知道。

家里真的是非常压抑,从小到大都是,至于说是我爸的原因还是我妈的原因,我觉得可能都有,相辅相成吧,但是最终受害的是我。

我觉得一个家里不应该因言获罪,也就是说你不能因为说了什么就突然生气,大发脾气,要不然没人敢说话了。说话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

我家呢,我从小就不敢说话,所以我跟父母之间严重缺少沟通,但是当我鼓起勇气尝试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其中的沟壑已经很深了。

小时候我很羡慕我表妹,因为她想说啥就说啥,想干啥就干啥,我父母还夸人家开朗,我当时心里就想你咋没看家庭氛围有多么大的差异呢。

另外,一个人的表现应该是可以预期的,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的氛围。

可预期就是指,我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对方的反应是我能猜到的。否则,我本来好好说一句话,你突然发脾气了,我都懵逼了。

在我家呢,我觉得是没办法预期的,比如我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就会突然让我妈发飙,让我爸生气。所以回到家我得谨慎小心,小心翼翼,心理压力非常大。

以前呢,我还妄想去改变这一切,最后我身心俱疲,才发现我根本无能为力,所以现在,我只有逃避。

前几天我妈发飙的时候,问了我一句话,问我下来生活该怎么过,我本来想说,你和我爸好好生活,我呢也自己生活,这样才是最好的。但是我没能说出来,感觉有点伤人。

其实,有时候一想,我爸妈也很可怜,但是我真的没办法,能力有限,连自己生活都没法过好,我怎么办。

也许这就是命运,唉。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我的新冠感染经历

终于,2022年12月20日早晨,我也开始了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发烧,前一天也就是12月19日,应该算是发病的第一天吧,当天早晨起床后我在电脑前工作的时候就觉得全身有点冷,然后逐渐开始咽喉干,全身有点乏力,当天晚上睡觉有点发冷。

但是目前还是不清楚究竟是在哪里感染的,我是在12月14日早上盒马买的菜,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出过门,如果不是这次买菜中的毒,那只有说是下水道的气溶胶了。

现在关心怎么感染其实意义不大,毕竟身处羊群,总要沾一点羊毛的,重要的还是放下幻想,准备抵抗吧。

下来我先介绍一下我这几天的症状,以及服用了哪些药物:

  • 2022年12月19日

当天以为只是受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新冠,心想着很久没出门了,应该不至于,所以没有量体温,也没有服药。

  • 2022年12月20日

晚上睡觉觉得发冷,觉得有点奇怪了,所以早晨的时候量了下提问,果然有点发烧,37.6度,媳妇38.2度,普通着凉最多是嗓子疼,不可能发烧的,于是大概猜到了应该就是感染病毒了。

给父母知会了这一消息,父母让我跟媳妇赶紧回来,我本来是不太想回老家的,一个是怕传染给二老,另一个是我真的是不太喜欢他俩的脾气和家里的氛围,但是最终还是回去了。一个原因是在此之前父亲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让我回家,自从今年3月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我一再拒绝感觉也不太好,另一个就是我自觉免疫力不太好,万一真的病倒了,媳妇怀孕中,没人照顾,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回去了。

回去路上,全身已经开始发疼,特别是屁股,腰和膝盖。回去了之后本来想睡一会,但是疼的真的是睡不着,疼痛程度不高,但是就是会影响入睡。

当天晚上,体温升到了39度,于是服用了复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烧。

  • 2022年12月21日

这几天真是烧糊涂了,这天发生啥我都有点记不起来了。应该没有啥特殊的,就是服用药物退烧,大量喝水。

然后在网上看到大家说复方氨酚烷胺片比较有效,刚好家里也有这个,看了下配料表,发现这个里面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和之前服用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居然是一样多的,晚上开始改服用这个。这个药里面的金刚烷胺有抗病毒的作用,然后还可以缓解打喷嚏,鼻塞,咽痛的症状,比单独服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要效果好一点。

  • 2022年12月22日

当天就已经退烧了,我似乎感觉已经好了。

之前为了产检买的隔离面罩配送了,另外媳妇一直抱怨房间太干了,床有味道,于是我这一天开车跑到西安去取快递,加上搬家里的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去了,后来发现东西太多,就只拿了加湿器(其实应该只拿空气净化器。。。)

出去这一趟我就发现其实我没好,反而是很虚弱的,稍微一动就一身细汗。。。

因为23日要陪媳妇去医院产检,所以当天晚上虽然没有发烧,我还是选择喝一粒复方氨酚烷胺片来预防一下,但是没想到喝错药了,喝成了对乙酰氨基酚片。。。罢了罢了,睡吧。

  • 2022年12月23日

当天8点要赶到西北妇幼,于是我们得6点起床,不到7点出门,然后驱车一个多小时。

反正在家你觉得好像好了,一出门你就感觉到不太对劲,就是你会觉得又热又冷,外面是冷的,但是贴身衣物都已经热湿了,身体一层细汗,稍微动一下就有点气喘。

回家路上就觉得不太美气,当天回到家一测体温又开始低烧,最高到了38度,得,开始服药吧,中午和晚上各喝了一片复方氨酚烷胺片,这才控制住。

  • 2022年12月24日

这一天体温都是正常的,开始了病情的下一阶段,咳嗽,鼻塞,打喷嚏。

因为卧室不能通风,感觉空气质量很差,而我也没精力也不敢再往出跑了,所以当天早上索性新买一台空气净化器,小米4 pro,带了病毒细菌涂层,可以灭火细菌病毒,顺便增加下房间的空气流通。京东物流也恢复正常了,早上买,晚上就到货了,很不错!

晚上父母出去帮我买了克咳片和川贝消肺糖浆,晚上服用后睡觉。

  • 2022年12月25日

早上起来就感觉好多了,各种症状都已经明显缓解。但是在网上看发现说是很多人都有肺炎的症状,要通过测血氧及时发现和治疗,突然想起自己的智能手表可以测血氧,但是回家没有带。当天早上就在京东抢了一台血氧仪,比平时贵一倍。。。没办法,晚上能到,只要家里人都正常那就放心了。

今天喝药还是克咳片和川贝消肺糖浆。

我只想说我们的政府真是不太擅长做预期管理,不论是之前股市上,还是最近的疫情管控。前一天还是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TMD 下一天就是放开。我就想问,这其中180度的转弯,谁能做好准备,所以就出现了各种抢,各种坐地起价,老百姓只能做鱼肉,被人宰割,抢不到的只能自生自灭。

我就想问问,封控的时候你哪怕给老百姓科普一下,将来放开都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这个病究竟会怎么发展,好让人准备下。现在tm全都是在骗人的舆论:比如放开后说是哦90%都是无症状,大号感冒不会感染肺部。真的你要是信这些专家说的话,你tm就是傻逼,从新冠病毒第一天为公众所知就一直愚弄民众:什么不会人传人。

我真不知道他们怕什么,说实话在怕什么???